冷水滩融媒4月17日讯(通讯员 魏双石 唐海珊)今年以来,冷水滩区梧桐街道社区用“脚底板”丈量民情,以“温情+法理”巧解纠纷。
今年初,白竹亭社区组建由“五老”成员、法律顾问组成的“温情调解队”,主动走进居民小区、单位院落、城中村,用“拉家常”的方式倾听诉求。调解员随身携带《民法典》手册和社区民约,一边讲法理,一边用“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情话语疏导情绪。
小板凳搬到现场,矛盾调解更有“泥土味”。熊家组居民李婶家一棵老树枯死后倒伏,砸坏了邻居吴大哥的院墙。双方因赔偿金额争执不下,调解员老周赶到现场后,先帮吴大哥清理碎石,又和李婶算起“人情账”:“您家孙子小时候常去吴家蹭饭,这情分可比砖瓦值钱。”见双方态度软化,老周再拿出《民法典》关于相邻权的条款,最终促成李婶补偿维修费、吴大哥主动帮忙砍树的“双赢”方案。
“阳光调解”让公平看得见。白竹亭社区还推出“阳光调解三步法”:现场勘查——调解员、当事人共同丈量土地、查看实物;多方听证——邀请周边居民、网格员参与评议;回访巩固——一周后上门确认协议落实情况。“大伙儿一起评理,谁也不能偏袒!”居民赵大爷对这种方式连连称赞。
从“要我调”到“我要调”。今年1月以来,累计调解纠纷52起,成功率达98%,赢得居民广泛好评。随着调解工作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邀请调解员“评理”。社区还开设“法律微课堂”,利用社区“夜话”、网格恳谈会讲解婚姻继承等法律知识,从源头减少矛盾滋生。“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进群众全是办法。”白竹亭社区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社区将扩大调解队伍,推广“线上预约+线下上门”服务,让“枫桥经验”在泥土芬芳中焕发新活力。
来源:白竹亭社区
作者:魏双石 唐海珊
编辑:屈文利
二审:陈洁
三审:秦果甘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