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逐浮华、不恋功名,在风雨来袭时逆行而上、无畏冲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愿居幕后、默默耕耘,于细微之处倾尽全力、奉献韶光。他们以忠诚初心为纸、以拼搏奉献为笔,在潇湘大地上勾勒出“为人民谋幸福”的壮美画卷——他们,共同拥有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共产党员。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冷水滩区委组织部、区融媒体中心携手推出《身边党旗红·榜样进行时》专栏,通过挖掘基层党员先进事迹,立体呈现基层党员在乡村振兴一线、基层治理创新、为老百姓办实事、带动群众致富等领域的先进事迹,树立起一个个可学可做的身边标杆,在全区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以榜样为引领,汲取奋进力量,为冷水滩区高质量发展汇聚磅礴动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在湘江之畔的冷水滩区高溪市镇,有这样一位令人动容的“银发行者”——李开斌老人。他用25年如一日的不倦坚守,以最朴实无华的行动深刻诠释着:共产党员的信仰永不退休,为民服务的承诺永远保鲜。当夕阳的余晖洒在湘江水面,将江水染成绚丽的红色,这位老人依旧步履不停,用生命演绎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时代新篇。
李开斌老人曾真诚地说:“凭着执着,凭着感情,出来协助党委政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要么就不当,当就要搞出点名堂来。”这份质朴而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在退休后开启了又一段充满意义的人生旅程。
2000年,退休的李开斌站在了人生的一个重要抉择点。一边是高薪返聘的诱人机会,另一边则是高溪市镇关工委近乎空转、亟待振兴的工作局面。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挑起了高溪市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和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的重担。
面对关工委工作的困境,李开斌没有退缩。他迈开脚步,走遍了全镇的每一个角落。累计召开座谈会30余场,每一次座谈会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他认真倾听各方意见,为关工委工作寻找新的思路和方向;走访村组干部450余人,深入了解基层情况,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成功动员187名“五老”人员加入关工委队伍,培育了420名骨干会员。经过多年的实践创新,他带领团队逐步建立起“班子有力、制度完善、活动经常、效果显著”的关工委工作新格局,让关工委这项事业真正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年近八旬的李开斌,始终坚守在青少年思政教育的一线。他深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近年来,他累计开展主题宣讲40余场,每一场宣讲他都精心准备,撰写了多达20万字的辅导材料。他用生动鲜活的事例、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念传递给每一位听众,覆盖听众达3000余人。
为了让思政教育更加深入人心,李开斌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他创新开展了“最美青少年”评选、主题学习班等活动,通过制作宣传展板、发放学习资料等形式,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持续为青少年的成长注入正能量。高溪市镇学校学生唐一辰在受到李开斌爷爷的影响后,坚定地说:“我要做一个用心学习,报效祖国,做一个善良,学会感恩的人。”简单的话语,却道出了李开斌思政教育的丰硕成果。
李开斌不仅关注青少年的思想教育,还心系贫困学子的生活和学习。近五年,镇关工委累计扶助贫困学生 302 名,发放助学金 35.34 万元,其中为237 名贫困大学新生发放奖励金30.6 万元,帮助他们顺利开启人生新的篇章。他不仅积极发动“五老”人员参与助学活动,还自掏腰包1.1万元,长期结对帮扶5名中小学生。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扶贫助学的责任担当,让每一个贫困学子都能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受资助贫困学生家长肖启贵满怀感激地说:“感谢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感谢他们的爱心为我的孙儿们的帮助。我希望他好好学习,做一个成才的人,考上大学以后要回报祖国,为人民做贡献。”李开斌的善举,不仅改变了贫困学子的命运,也在社会上传递了正能量,营造了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良好风尚。
李开斌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他先后获评冷水滩区优秀共产党员、永州市“四好”老干部、全国关工委先进工作者等称号,2022年更是荣膺“永州好人”殊荣。面对这些荣誉,李开斌依然保持着谦逊和低调。他坚定地说:“人生的价值它是用奉献来衡量的,人的生命长短用时间衡量的,只要我身体还能行,还能吃,还能走,我愿意将这份工作这面旗举到底。”
在李开斌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看到了奉献精神的熠熠生辉。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青少年前行的道路;又似一座丰碑,激励着更多的人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来源:冷水滩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唐梦 温家利
编辑:屈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