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滩融媒1月4日讯(记者 李秋燕 王庚娣)冷水滩区不断加强医疗资源配置和储备,依托现有医共体,不断优化分级诊疗体系,提升农村地区医疗保障能力,夯实基层医疗“网底”。
在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为满足群众就诊需求,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精细化救治,医院搭建高风险重点人群救治平台,实行24小时值班制,着力保健康、防重症,持续优化分级诊疗救治体系,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开设阳性病区、专科病区,设立缓冲区,最大限度地收治患者,全面开放重症监护室30余张病床,扩建200余张可转化的ICU床位,提高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唐德协如是说。
在牛角坝镇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对阳性患者,选择就地诊疗,或是转移至上级医院。此外,卫生院还依据辩证论治的原则,每天为患者熬制120多份中药汤包,相比于西药,其降温、解毒、镇痛的成效更适合有基础病的老年人。“这个中药我是第2次来拿的,上次吃那个中药效果蛮好,吃了几天,吃完了就不咳了,现在我又来拿这个中药了。”在快速地拿到第二批中药后,居民蒋先生对此赞不绝口。
据牛角坝镇中心卫生院医疗行政主任钟艳华介绍:“我院42个医务人员,分为一线班和二线班,每天人均工作14小时以上,同时我们紧急储备了足够的药品,包括中药跟西药。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中西结合的方法,西医的抗病毒对症治疗,配合中医的刮痧、拔罐、贴敷、中药熏洗,并精心熬制好了预防及治疗用的中药,全力守护分级诊疗工作的第一个关卡。”
为了有效保障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就医,冷水滩区对8类基础性疾病老年摸底,通过区级医院、乡村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三级联动,将全区65周岁以上老人全部纳入日常监测,通过建立“红、黄、绿”三色健康分类,开展分级分类健康服务,并为全区符合条件的6000余名重点健康管控人员发放健康包,确保居民身体健康。
来源:冷融
作者:李秋燕 王庚娣
编辑:屈文利
二审:陈洁
三审:秦果甘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