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滩融媒6月17日讯(通讯员 吴小可 刘慧)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烦恼?
夜深人静时,窗外突然传来一阵鬼哭狼嚎;
广场舞大妈音响声音震耳欲聋;
凌晨犬吠搅人清梦;
被吵醒的你,有没有产生过用弹弓打玻璃、泼粪水等以暴制暴的想法?
先冷静!以牙还牙不可取,私自报复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为自己带来牢狱之灾!
齐某某家的隔壁是一间小型娱乐场所,晚上客人唱歌声音较大,影响了齐某某等人的正常生活。多次协商未果后,为了发泄情绪,想着“必须给他点颜色看看”,齐某某在网上购买了弹弓、钢珠等物,并于2022年2月20日至3月1日期间,先后四次共计打碎该会所五块玻璃,将门口一台车辆轮胎戳爆,经认定,被齐某某损毁财物市场价值2900元。2022年6月10日,齐某某因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被移送起诉,涉案会所因噪音扰民也被责令整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的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2008年6月25日最高检、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三十三条,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造成公私财物损失5000元以上的;
(二)毁坏公私财物3次以上的;
(三)纠集3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面对生活噪音,合法维权途径有哪些?
1.直接和对方沟通。这是最简单,可能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了,不过切记,这里的沟通指的是有效沟通,即沟通最好建立在双方心平气和、态度良好的前提下,最好不要在互相赌气、互相埋怨的状态下进行,不能采取过激行为,更不能通过违法手段进行。
2.向环境主管部门投诉。总体环境噪声的污染防治原则上由环境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具体噪声的监督管理需要根据各级主管部门的职责确定。由于各地具体的规定和政策略有差异,因此具体涉及到不同类型的噪声时,会根据噪声的分类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3.向公安机关举报。一般情况下,公安机关系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部门,在遭受生活噪声污染时,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在调查核实后,对确实违反规定,造成噪声污染的个人和单位,有权给予相应处罚。
4.向人民法院起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于2021年1月1日施行,在此之前,对于噪音扰民,只能通过相邻权的相关法律规定维权。但《民法典》不仅在相邻关系体系中规定了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噪声,而且首次将“私人生活安宁”纳入隐私权,增加了噪音扰民保护的范围,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在法律中明确规定隐私权的保护范围。
因此,如果深受生活噪声之害,在和对方沟通无果、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也未解决的情况下,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噪音制造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礼道歉,如果有充分证据能够证明造成物质或精神损害的,还可以依法要求赔偿。
噪声扰民需要“回击”,但最重要的还是依法维权。切记不可以暴制暴,以牙还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甚至会让问题恶化,理性沟通才是最佳解决方式。
来源:冷水滩区检察院
作者:吴小可 刘慧
编辑:屈文利
二审:陈洁
三审:黄丽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