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0月4日讯(通讯员 蒋兴耀 王洁)日前,从冷水滩区公路养护中心传来消息:5年来,该中心紧紧围绕“十三五”工作目标,始终坚持“精细化养护、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的工作原则,着力打造畅、安、舒、美、绿的公路环境,公路建设明显加快、路况水平明显提升、管理服务明显加强、路域环境明显改善,公路各项工作节节攀升。
打造生态景观路 构建公路文化新亮点
“十三五”期间,冷水滩区更新养护观念,从单一“清扫”“修补”逐步转换为“立体化养护”,把旅游、文化、生态植入公路养护。祁冷公路结合党建文化设立了党员示范路;S217线〈马坪段〉融入了公路文化;G322线准备筹划“班站”文化;冷东公路注重行道树景观化,实现了公路与自然融合、景观与文化融合、交通与旅游融合。同时筹集资金购置了公路洒水车、扫路车,着力提升养护机械化水平,辖区路域环境大幅改善。
五年来,完成了2条国、省干线及1条县道的安保设施配置工作,公路的安全通行得到了有力保障;完成了破碎换板处置近5万平方米,极大地提高了公路的通行能力;完成了管养公路绿化种植2万株,美化了公路环境;完成了每年冰雪灾害及雨季水毁的公路应急抢险工作,确保了公路常年安全畅通。五年来,国、省干线公路综合好路等级年年保持优良。
五年来,危桥改造投资100万元,完成了灵皇庙上桥的改建任务,辖区内已查明的五类、四类危桥已基本消除,确保了公路桥梁的通行安全;完成S236沥青砼面层摊铺中修工程7.54千米,其中,争取4公里国省道大中修省补资金1200余万元,对国道322和冷东公路进行了改建;争取省化债资金640余万元对Ⅹ009线及敏村景区道路白改黑;争取11.6km公路大中修项目,冷东公路冷水滩段全部完成改造,S217线马坪至花桥段可完成改造......一系列的工程建设,使境内的路况得到极大改善,五年来,所建工程合格率达100%,
打造治超新格局 公路建设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坚持“立足源头、依法严管、标本兼职、长效治理”的原则,确保了区域内公路桥梁的通行安全。治超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负责、部门共管、行业监督”的治超工作新格局。2019年进入全市二类县区(共四类),超限超载率保持在1%;路政管理对区域内的违法棚屋、摆摊设点、堆物放料和公路安全保护区违法采挖等违法行为进行了专项整治,基本实现了国省干线“八无”目标。
五年来,公路应急保通有力,常年保持“零事故零伤亡”;深入开展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打造“隐患清零”升级版,为群众提供了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加大对春节、国庆等重大节假日的安全巡查力度,保证了节假日期间公路的运营安全;加大了对施工路段、施工场所的安全监督,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
党建引领新发展 “五道五治”树立新路碑
坚持以党建为舵手,推动党建+,把党建融入养护、治超、工程建设等工作领域。2018年,中心党总支获冷水滩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机关第一、第二党支部被评为“五化建设”示范点,退休党支部被评为“五化达标”党支部。2020年,全体党员为疫情和患重病职工捐款达 7.2万元,“学习强国”学习积分居全区前列。精心打造10余公里祁冷公路党建文化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2017年9月,冷水滩区在全市率先在全区范围的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五级道路沿线,全面开展治违、治乱、治污、治路、治理“五级道路、五项整治”行动,全力推进“五道五治”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公路路域环境、行政执法、路容路貌、安全保障能力全方位提升,树起了老百姓心中看得见、摸得着的“路碑”。
路纵千里终有尽,干在实处无止境。冷水滩区将紧紧围绕中心城区首位度建设,把心放在路上,把路放在心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保障,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条件,为打造首善之区贡献力量。
来源:区公路养护中心
作者:蒋兴耀 王洁
编辑:屈文利
二审:陈洁
三审:黄丽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