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社会组织“3+3”模式助力社区服务
2021-07-01 19:24:01 湘江滩声 字号:

5288b1edae1d8f70dd3a20b298f8ebb.jpg

蓝天碧水辉映美丽新城

红网时刻7月1日讯(通讯员 李辉 周小荣 罗平涛)自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冷水滩区在不断思考和探索“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多途径参与社会治理,实现社会治理创新”这一过程中,通过大力孵化、培育、扶持社工类社会组织进入社区开展服务,参与社区建设,助力社会治理。截至2021年4月30日,全区共注册登记社会组织366个。

自2017年冷水滩区成立“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经过3年多的努力,共孵化培育出“区博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区永爱志愿者协会”等16家慈善公益类、社会工作类、社区服务类群众急需的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正变得越来越有存在感。我们对‘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更有信心了。”在政府支持和保障下,博益社会组织正尽一己之力,推动冷水滩社会治理持续创新。

冷水滩区博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自2018年成立以来,积极探索出“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为主体、“体系+试点+项目”相融合的“3+3”社区服务模式,让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勤于参与志愿活动。2020年,该机构获得省示范社会组织荣誉称号。

6e9c42d408c758d355ab022f8190500.jpg

活龙井社区志愿服务中队开展爱心义剪活动

以社区为平台,打造服务试点

一是打造志愿服务试点。目前,博益组织已在冷水滩区白竹亭、凌云、翠竹园、活龙井等8个城市社区和楚江圩1个农村社区建设志愿服务中心,并逐渐在全区设立志愿服务点。博益组织坚持扎根社区,服务居民,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扎实开展了社会组织培育、和谐社区创建以及为老、为少、为特困服务,有效推进社区治理创新。2020年已累计开展公益活动500余次,实现了“零距离”服务居民目标,有效提升了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支持度与参与度。二是搭建服务平台。博益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内设有党员活动室、老年人活动室、健身活动室、文化娱乐室、图书室等多种功能室。建立社工室。按照冷水滩区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三级架构”的要求,在区一级建立了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中心,在乡镇街道一级建立了社会工作服务站,在社区一级建立了社会工作服务室。在条件成熟的白竹亭社区、翠竹园社区等8个社区建立了“银龄课堂”“四点半课堂”,为老年人、少年儿童提供关爱服务。三是链接服务资源。博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充分发挥社会组织链接资源的优势,一方面积极链接社会资源,链接永爱志愿者、颐和助老中心、怀素书法协会等9个社会组织,分别在4个示范社区定期开展“三为”服务、社区营造项目,共计13个,共服务近13000余人次。另一方面,有针对性的链接企业资源完成社区困难群体“微心愿”69个,价值4万余元;为环卫工人发放爱心物资折合人民币共计19万余元。

4d5f8992dab9f439474b5873cbc489d.jpg

组织机构党员志愿者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比赛

以社会组织为依托,构建服务体系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站以“党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的模式,实行常态化和动态化的管理模式,使居民志愿者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社区党委及时畅通居民议事渠道,把居民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引导居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通过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广泛吸纳无职党员和热心居民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使社区居民的奉献热情和社区工作真情融为一体。采用轮值服务模式,志愿者们主动报名、自觉排班、自愿服务,根据排班按时到岗、做好记录、配合活动开展并在活动结束后搞好卫生。二是构建三社联动服务模式。以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为载体,推动多方共同参与。坚持以群众需求导向、社区建设为基础、社会组织为载体和社会工作者为支撑,逐步形成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互联、互动、互补”的服务性治理方式,从而真正实现由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走向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转变。三是组建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构建参与式互助体系。引导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树立社区意识,激发社区活力。整合辖区内楼栋长,“五老”人员、热心居民等社会人力资源先后组建“环保服务队”“公益小卫士服务队”“便民服务队”“爱绿护绿服务队”等20支社区志愿服务团队。突出党建引领,引入志愿服务组织,牵头发展组织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项目,让居民在享受服务的过程中逐步转变角色身份,主动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为社区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b7725cf8d0306f64b552a05a3126c46.jpg

“爱绿护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美化家园

以社工为主体,开展项目化服务

一是开展文明新风宣传工作。通过张贴通告,制作宣传展板,印制《致居民的一封信》,每月开展一次宣传活动(如消防安全、治安整治、物业管理宣传等)等加强宣传沟通,挨家入户听民声、集民意,了解居民的诉求,同时订立居民公约、门前三包,设置不文明曝光台,积极引导居民转变观念、更新观念,树立“小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二是开展项目化服务。围绕老年人、特困群众、少儿三大重点对象设计优化一批服务项目,旨在探索形成一系列服务发展的机制,打造一系列服务民生的品牌,让社会组织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发挥积极作用。整合专职医护工作人员组建了“健康义诊队”,在白竹亭社区开展“银发守护 健康义诊”活动,为辖区老年人居民量血压、测血糖等,并开具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教育处方,同时积极宣传医保“两病”用药等惠民政策,让百姓熟知,促“两病”惠民政策落地见效。博益社会服务中心还联合紫荆社区开展“妙手童心、生活最美”主题创意手工课堂活动,进一步丰富辖区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观察力、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青少年文明素质的提高。三是建设“爱心银行”。以通化街西冲塘居民区为试点,探索创新,建立“爱心银行”。“爱心银行”采取银行运作模式,由后盾单位、街道社区、楼栋长、业主联合组织实施。其中,联点共建单位作为出资方,负责“爱心银行”的运营经费和物资的保障;街道社区作为协调方,负责“爱心银行”指导、监管和各项事务的协调;楼栋长作为运营方,负责“爱心银行”积分记录、物品和服务的兑换以及会员管理等工作;业主作为参与方,既是“爱心银行”服务的提供方,又是服务的享受方,在不违反社区公约的情况下获取社区提供的爱心基础积分,还可通过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赚取积分,当积分达到一定分值就可到“爱心银行”换取相应的服务或实物。截至5月底,“爱心银行”已注册会员170户343人,通过“爱心银行”这一创新举措,进一步激活社区服务内生动力,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区氛围。

来源:区委政法委

作者:李辉 周小荣 罗平涛

编辑:屈文利

二审:陈洁

三审:黄丽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