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冷水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绘就富民兴村新画卷
2020-05-19 18:18:45 湘江滩声 字号:

19.jpg

“村子道路好走了,环境整洁了,生活方便了,我们心里高兴!”谈起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冷水滩区上岭桥镇仁山村村民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如今,走进上岭桥镇仁山村,一栋栋改建的农家小院散落在山水之间,一条条洁净宽敞的道路蜿蜒至各家各户,村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这得益于冷水滩区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各项举措,收入增加了,群众脸上笑开了花。

16.jpg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在永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冷水滩区坚持以基层党建为统领,以政策富民为保障,以"三变改革"为动力,以新型农民为主力,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蜕变。全区农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村已提前一年达到70%的标准,其中10万元以上的10个,30万元以上的2个。

立足组织优势 固本强基激活力

冷水滩区委、区政府研究出台了《冷水滩区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2年)》《关于深化党建引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明确目标要求、发展模式和保障措施,为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也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方向擘画蓝图。

在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各级党组织闻令而动,迸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坚持主责主抓。成立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压实区、镇、村三级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纳入乡镇(街道)年度绩效考核、党建述职评议。坚持示范引领。区级领导率先垂范,每人联系1个以上中央重点扶持村或集体经济薄弱村精准扶持;乡镇班子成员每人至少确定1个村作为联系点,一包到底,直至实现薄弱村转化。坚持全员参与。将村支两委班子成员领办、创办产业富民项目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将发动群众参与“三变改革”作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的重要内容;将主动为“三变改革”出力、为集体经济做贡献作为村规民约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度保障,进一步盘活资源,村级集体经济活跃度空前提升。

立足资源优势 多种经营促增收

冷水滩区充分利用区位、交通优势,以资源变资产为重点突破,大力推进 “三变改革”,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全方位发展途径。

17.jpg

蔡市镇红卫村距城区8.5公里,由原樟蔸庙村和桐子山村合并而成,辖19个村民小组,共625户2086人。近年来,该村狠抓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大力推进“三变改革”,改善发现环境。以合作社为平台,引进江南艺人公司,引导村民以土地入股,开展土地流转,建设了高标准花卉苗木基地1500亩,同时建成了100亩基围虾养殖基地、100亩桑椹基地。通过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实现了产业从小到大,村级收入从无到有,使软弱涣散村跻身先进村。

18.jpg

红卫村党支部书记说:“全村流转土地已达2000亩,实现村集体收入16万元。”

20.jpg

上岭桥镇仁山村位于“祁冷快速通道”旁,离中心城区8公里,由原刘家村、胡家村两村合并而成,辖19个村民小组,共423户、1493人。近年来,该村坚持党建引领发展,聚焦“强班子、抓队伍、促振兴”,以支部“五化”建设为抓手,实施党建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该村创办了专业合作组织,成立“仁山村农旅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引导农户与集体经济、产业项目进行利益联结。通过集约化管理、储备土地资源,引进总投资3.5亿元的仁山湖美田园综合体项目,村级集体经济空前壮大。

“通过项目带动、村企合作、集体入股,引导村民以土地或劳务方式入股,实现村民‘人人有股份、个个有就业、年年有分红’。”仁山村党支部书记介绍道。

22.jpg

发展特色产业,推动资源变资产。冷水滩区依托各地独特自然资源优势,采取土地入股、出租等形式,做强做大特色产业,构建了以60万亩优质稻为主的粮食,以6万亩优质柑橘为主的果业,以年出栏75万头生猪,以年产250万羽蛋鸡为主的畜牧业,30万亩蔬菜,以3万亩青蒿为主的中药材六大“万字号”农业生产基地;抓住新兴产业发展机遇,鼓励各村发展果菜采摘、娱乐垂钓等乡村旅游和生态观光农业,打造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仁山村,“国家森林乡村”牛角圩村、敏村,“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茶花村和“省级美丽乡村”邓家铺村、零东圩村等一批农旅融合经济强村。

冷水滩区委常委、组织部长何小华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我们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全力推进三变改革,盘活现有资源。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切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农民、村里、公司的三赢,进而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是科学之策、多赢之举。”

立足机制优势 集中帮扶强发展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难在集体,重在经济;缺的是能人,盼的是机制。冷水滩区深入推进能人治村,将村支两委“一肩挑”目标从70%提高到100%,将村级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作为硬指标列入提名条件。目前,村支两委新增各类能人400多个。深入推进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以党员冬、春训为载体,以全市“党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为依托,以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为抓手,以推进“党员进党校”全员轮训行动为重点,开展涉农技术培训1500余场次、轮训青年农民和农村党员2300余人次、培养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实用人才597名、建成18个乡镇(街道)党校、203个村(社区)教学点,实现了基层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和党员普遍培训全覆盖。积极探索建立各类长效机制。动员区直各部门对贫困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进行“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落实财税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民主决策制度,落实“四议两公开”,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参与权、知情权。建立健全村级集体“三资”管理制度,规范“三务”公开栏,各村按照统一标准,定期公开相关内容,全区所有村的“三务”公开面达到100%。

集体经济先锋开路,乡村振兴蹄疾步稳。冷水滩区将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完善长效机制,夯实发展成果,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面小康的新引擎,绘就富民兴村的美丽新画卷。(冷水滩区委组织部 冷水滩区融媒体中心)

来源:冷水滩区委组织部 冷水滩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冷水滩区委组织部 冷水滩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周吉锋

点击查看全文
打开湘江滩声,参与评论

回顶部